55年的蝶變之路!泉州這所學校是這樣拔節“長大”的
日期:2024-12-06 09:25:08  發布人:fsdqzbgs  瀏覽量:5 打印本文

五十五載耕耘,從容堅定,日進日新;五十五載精勤,志道弘毅,仁美兼修。學校按照“四書五經”的文化脈絡布置校園,圖為校訓景觀

1.jpg

從1969年到2024年,五十五載崢嶸歲月,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歷經滿堂紅中學、泉州十五中等發展時期,始終與時代發展同步前行,堅持把促進學生的進步與成長作為根本出發點,秉承“為美好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用丹心、仁心、慧心延伸教育力量,培育“仁美而自立”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歲月如歌。回眸五十五年歷史,見證五十五載榮光。在長達五十五年的興學育才實踐中,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始終堅守著熾熱的育人夢想,在不懈探索中書寫泉州教育的燦爛篇章。“共同把滿中建成一所模范中學,這是我們的期待”,建校之初,華僑先賢在《我們的期待》一文中如是說。這番寄語激勵了一代代附中人披荊斬棘,奮勇前行。時至2024年2月,學校成功晉級福建省一級達標高中,先輩的美好期待終于綻放為燦爛的現實,附中人以智慧和辛勞鑄就了不負先賢的輝煌成就。五十五載光輝歷程,恰似一部波瀾壯闊、慷慨鏗鏘的交響樂,久久激蕩人心,余音繞梁,又成新征程奮斗的序曲。

?2.jpg

崇文重教 積淀“仁美”教育基石

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校園鳥瞰圖筍江潮涌,恩澤江畔。回首55年辦學史,學校從初建時期滿堂紅中學的篳路藍縷、捧土培根,到進階時期泉州十五中的百折不撓、強干新枝,再到今天鼎新時期的全面發展、繁花碩果,一直都有僑親辦學、崇文重教的“仁美”傳統。

3.jpg

時光追溯到1969年秋,由鯉城區浮橋新步村舊祠堂擴建而成的滿堂紅中學應運而生了。初創時,校舍破舊,設備簡陋,學校舉步維艱。20世紀80年代初,為造福桑梓,支持家鄉的教育事業,由黃龍吳氏旅外僑親吳序進先生、吳家熊先生牽頭,發動眾印尼僑親踴躍捐資,海外鄉僑吳西湖、吳世潮、吳世益、吳序涎、吳記炮等競相解囊,協力籌措,很快就籌集了500多萬港元的建設資金。滴水映大千,海外游子們的舉動閃爍著動人的愛國光輝。新校舍1984年開工,1986年竣工,1989年10月舉行了泉州市滿堂紅中學建校廿周年暨新校舍落成典禮,時任泉州市人民政府市長陳榮春同志到會祝賀并致辭,海外僑親興學育人的夢想終于變成現實。這是僑胞仁德興學的結晶,更是他們愛鄉愛國的豐碑。謝秋林體育館關山重洋故園情,興學育人赤子心。滿堂紅中學初步建好后,吳序進、吳家熊等僑胞們仍時時牽掛著學校,他們不僅與學校保持密切的書信聯系,一有回國探親或處理商務的機會,總要親自到學校關心視察;一有親屬返鄉,總要交代他們到學校了解辦學情況。為使該校教育教學得到持續、穩步發展,1990年吳序進、吳家熊、吳世和、吳世傳、吳世春、吳海濱等僑胞們又通過浮橋鎮僑聯再度籌資400萬港元成立了“滿堂紅教育基金會”,此后又多次籌措資金為學校添置教學設施設備、建設教工宿舍樓。

如今,繁榮大道這片熱土上崇文重教風氣歷久彌新,上至鯉城區委區政府,下至基層群眾,及至社會各界人士,同心同德接續重教興校的“火種”。據悉,在鯉城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2022年學校完成16.22畝的征地工作,2024年35.28畝土地新列入用地計劃用于新時期學校擴建。鯉城區委區政府先后投入1.2億元資金支持學校擴建項目,并引導、發揮“僑”“商”優勢,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助力學校發展。而今,“滿堂紅教育慈善信托”資金已近千萬;鯉城區教育發展基金會下“滿堂紅教育子基金”首批認捐資金高達1692萬元,2015年至今共收到各界校友鄉賢企業社區等捐資1100多萬元(2015年3月至2024年9月10日800多萬元;2024年9月11日至今300多萬元);泉州通淮關岳廟董事會累計捐贈達830萬元助力學校建設。同時,校友捐贈大量改善辦學條件的物資以及鄉賢、社區襄教助學的善舉銘記在學校校史館。

4.jpg?

堅守初心 擘畫“仁美”教育藍圖

崇文重教的辦學氛圍不僅為滿堂紅中學現代化教育教學注入了勃勃生機,也更加堅定了全校師生的教育信仰和追求。學校推行了一系列科學管理制度,大膽進行教育改革與探索,教育教學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使學校躋身重點中學的行列。1991年,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領導及省教委負責人視察學校時,對學校辦學育人所取得的成績大加贊賞。1993年,學校被評為福建省 “文明學校”后,又先后榮膺 “福建省農村中學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等幾十個光榮稱號,學校中高考成績年年穩居鯉城區前列。

楊怡馨榮獲第39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省一等獎2004年3月,經泉州市人民政府批準,滿堂紅中學正式更名為“泉州市第十五中學”。在市、區兩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泉州十五中秉持“以人為本、和諧共進”的辦學理念,按照“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特色名校”的辦學思路,凝心聚力,開拓進取,辦學效益和辦學水平不斷提升,學校持續向前發展。2006年12月,泉州十五中被福建省教育廳評定為“福建省三級達標高中”,成為鯉城江南新區第一所省級達標高中。2011年,泉州十五中順利通過省二級達標高中評估,邁上新的發展平臺。從2004年至2011年,短短八年的時間里,泉州十五中實現了三級達標、二級達標兩度跨越,促進教育教學蓬勃發展的同時,也為中心城區人民群眾供給優質的教育資源。

2018年,鯉城區委、區政府攜手福建師范大學合作辦學,打造基礎教育高端品牌,探尋育人方式改革新機制,學校更名為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新時期,學校調整更新辦學理念指向“為美好人生奠基”,致力于“仁美校園”建設,彰顯“法治強基·仁美潤心”辦學特色,升級打造福建省優質特色學校,辦學品質影響力與美譽度日新月異。2024年,恰逢學校建校55周年之際,學校迎來了里程碑式新跨越——成功晉級福建省一級達標高中,以高質量創建成效獻禮校慶、致敬先輩。

?5.jpg

文化浸潤 激發“仁美”教育活力

德育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品德和人格的塑造,還關系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探索仁美育人的道路上,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結合當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擘畫“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辦學愿景,引導莘莘學子恒心求真尚美。

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靈魂。漫步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校園,如入畫卷,林蔭道上滿眼蔥郁,綠意盎然,教學場所與育人景觀掩映其中,時聞鳥鳴啾啾、書聲瑯瑯,步移景換,風光秀美。校園的每個角落都和諧共映著傳統與現代之美。學校按照“四書五經”的文化脈絡布置校園,建設了孔子廣場、大學門、孟子堂、中庸道等十多處文化育人景觀,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相結合,以文化人,于無聲處陶冶學生情操。

美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學校還從生活美、學習美的路徑,向著多元化、共享化、特色化全面發展,用春風化雨的形式浸潤、感染和熏陶學生,引領師生感受美、熱愛美、創造美、傳播美,塑造美好心靈,構建起和諧共生、相得益彰的知性校園、幸福校園。該校積極開展德育課程和專題活動,將理想信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態文明、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法治教育、非遺傳承等要素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夯實德育之基,厚植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情感,不僅深化了教師隊伍對美育的理解,豐厚了師德、師風之美,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師生和諧之美。近年來,學校德育工作成效顯著,《法治強基,仁美潤心》入選省級第三批“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仁美耕讀 鯉美五育》入選省級第四批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特色項目,獲評“福建省第二屆文明校園”“福建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

?6.jpg

7.jpg

多元發展 合成“仁美”教育路徑

一直以來,在歷屆學子們的記憶中,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既是獲取知識的寶庫,也是培養能力的搖籃。學校潛心探索“仁美育人”的現實路徑,通過構建多元化培養模式,為莘莘學子尋找更多更好的“仁美”教育路徑,培養健全人格,成為師生生命強健和前行的力量。

學生在勞動基地體驗插秧仁美校園,不僅美在環境,還美在課程體系,美在多元發展,讓人人都有特長,各美其美。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黨總支書記鄭忠盛表示“學校提倡發展性教育,就是論起點、比進步、培特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力,不是啃書本啃出來的,而是用綜合課程‘熏’出來的。”

?8.jpg

學校在2024年泉州市中小學生啦啦操聯賽中榮獲一等獎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須有多樣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學生個體存在差異,學校必須給出多樣的學習內容,因此該校構建“人美”課程體系,設有品類豐富且富有挑戰性的課程,包含基礎類、融合類、特色類三大類和“崇德課程群”“明志課程群”“敦行課程群”“致遠課程群”四大群,推動國家課程規范化、校本課程多元化、社團活動課程化(普及化)、德育課程主題化、實踐課程具體化內涵發展,搭建有層次、有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使學習者實現文化、智慧、道德、人格和精神等多方面的自主、協調、全面、健康發展。

學生自制水火箭在做好課堂教學改革的同時,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緊跟時代步伐,開發了多元化、前瞻性的科學教育校本課程體系,旨在全面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培養其扎實的實踐操作能力。該校傾力打造了占地350平方米的科創中心,匯聚了5軸車床、多軸自動化銑床、激光雕刻機、3D打印機等高端科技設備,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拓展創新的平臺。科創中心活動豐富多彩,從理論研討到實踐操作,從創意碰撞到成果展示,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探索的樂趣與創新的火花。

2023年數字中國創新大賽冠軍林夢緣為專家們介紹作品近年來,科創中心業績斐然,師生攜手共進,在各類科學競賽中屢獲佳績,共斬獲區級以上獎項68項,其中包括令人矚目的國家一等獎6項、二等獎4項,以及省一等獎7項、省二等獎5項。科創中心還成功申請了4項專利,并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了2篇高質量論文。展望未來,學校將繼續秉承科學教育的初心與使命,為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9.jpg

佳績紛呈 彰顯“仁美”教育魅力

仁美校園的辦學愿景就是建設一個發展性的校園,建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校園文化模式。在鄭忠盛看來,仁美教育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根本目的是人格的養成、靈魂的塑造,讓師生成長為有信念、有情懷、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師生的美好人生奠基。

科學教育校本課程體系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實踐能力附中人以仁美的心靈和仁美的行為呈現著學校仁美教育的豐碩成果。面臨機遇與挑戰時,全校師生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發揚勇于拼搏、團結協作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以高瞻遠矚的視野和二次創業的豪情鏗鏘前行。學校辦學空間仍不斷拓展,事業發展蒸蒸日上,近年來,該校先后獲得全國教科研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零犯罪學校、福建省文明校園、福建省防震減災科普示范校、福建省一級檔案管理單位、福建省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福建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福建省法律進校園先進集體、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先進校、福建省級第四批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特色項目學校、第九屆福建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萌芽賽道集體獎等多項國家級省級市級榮譽。

“萬物向美而生,萬物皆有其美”,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全體師生由衷地去發現、欣賞別人的優點。在這里,學校師生發現美、創造美的佳績層出不窮。近年來,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教師教育科研論文和教學成果評選獲獎共計121項,申報立項的區級以上課題總計27項,其中省級課題12項。學校緊扣新高考、新課程、新課標,構建高效課堂,揚勤學善學之風提質增效。特殊控制線上線人數每年增加5個百分點,高考本科上線率每年以約10%的幅度持續增長,2024年達到80.25%;藝術體育特長生100%雙上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合格率接近100%,學期考試參加泉州市統考成績不斷攀升。在活力四射的校園里,創造之美正在蓬勃綻放!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致力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偉大事業,在潛心育人、跨越發展的歷程中,將每一個細微處,都烙上了仁美的印記。仁美是目標,引領著師生崇學正行;仁美是行動,播撒著師生的智慧與汗水;仁美是號角,激勵著師生砥礪前行。相信學校“仁美教育”之花將愈發璀璨奪目,建設福建省優質特色學校之路將越走越廣闊!

?


核發:fsdqzbgs 點擊數:5 收藏本頁
久久久天天有精品,免费又黄又爽一区二区色,久久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 日本三级人妇在线 |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精品视频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中文国产精品久久久 |